图为连接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四姑娘山,湍流在狭长的山谷间顺势而下。天然的落差带来丰富的水力资源,河流两岸小型水电站林立。依附着优质水电资源,四川成为比特币世界的“矿都”。
孙展“矿场”的管理员,对于“矿场”来说,电力是永久性的投入,也是“挖矿”的根本,电费占矿场90%的成本。
29岁的黄申是四川阿坝某比特币“矿场”的管理员。这里所谓的比特币“矿场”,其实不过是一间搭建在水电站办公楼旁的板房,“矿场”24小时运作。
“矿场”外遍布粗大的输电线,将由河流的势能转化而来的电能供给于“矿机”,550台形如微缩计算机主机的“矿机”昼夜运转,每天能挖到2.5个比特币。
这些“矿机”的故障率不高。遇到简单故障就对其进行重启、更换电源,疑难杂症则将其寄回厂家维修。阵列式的风扇和“矿机”运转后,释放着巨大的热量和噪音,以致让人无所适从。很多第一次踏进矿场的人都用“进入蜜巢”来形容自己的感受,耳边如有成千上万只蜜蜂在嗡嗡作响。
矿工以“矿场”为家,维护“矿场”的日常运作。他们住在简陋的房间里,每隔一周才能搭车去附近的小镇买些零食和生活必需品,在这荒野落寞的山谷里,手机游戏和微信是彼此唯一的陪伴。
一群山羊排着队从矿场跟前走过,其中聪明的几只,躲在散热风扇下。孙展笑着说,“我讨厌念书,文化不多,这个工作稳定,你看,连羊都喜欢”。
刘栋的“矿场”主要从事托管生意,图为外地客户来到刘栋打理的“矿场”上了解“矿机”托管事宜。如今,交由他托管的比特币“矿机”已经超过7000台。
刘栋在2012年初试比特币,使用从国外购买的“矿机”运转了一天就通过网络收到了比特币,“特别神奇”。这位资深矿工认为比特币的投资回报率相较其它领域更高,就像印钞机,“矿机”一直在这里放着,看得见摸得着,第二天就直接把钱打到你的账户了。”
入夜,上海闹市的BTCC办公室内,一名程序员紧盯屏幕上币价曲线。2000公里外,大渡河水波浪翻滚,孙展躺在床上和同伴们玩着“王者荣耀”。刘栋手指一划,在手机上将一天的“挖矿”所得按比例转给客户。黄申和弟弟拿着手电筒夜巡“矿场”,幽幽绿光中,矿机嗡嗡作响,在0和1的虚拟世界里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哈希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