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是CBDC的一种,具备法定数字货币的一般属性。据悉,中国央行数字货币体系在坚持双层运营、流通中货币(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的原则,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随着DCEP的日益完善,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个正式推出法定数字货币的主要国家。那么,数字货币如何与现有支付系统融合呢?目前有三种主流做法。
(一)现有支付系统不做改变。
若现有支付基础设施不作任何改变,在收付双方均联网的情况下,普通消费型一级数字钱包可以直接接入央行DCEP登记系统,具体交易过程在上文有所提及,此处不再赘述。在仅有一方联网的情况下,可以依靠“
若收付双方均处于离线状态,则启动双离线支付解决方案。在这种场景下,DCEP登记及发行系统与现有支付系统保持相对独立运行的状态,用户自主选择是否将数字钱包与银行账户进行绑定。虽然,独立的DCEP交易系统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央行数字货币的匿名性和分散性,但是这种独立于现有支付系统之外的特性将会给DCEP的发行、推广和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也会影响金融市场监管工作的开展。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DCEP独立于现有支付系统之外或者说保持现有支付系统结构不变的设想并不现实,且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现有金融基础设施资源的浪费。
(二)对现有支付系统进行适当调整。
根据DCEP双层运行体系原则,对央行支付清算系统和商业银行行内支付系统的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公开资料显示,为防范DCEP大规模流通可能导致的通货膨胀问题,央行将采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社会公众”的发行方式,并要求商业银行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个人用户则通过现金或银行账户余额等额兑换DCEP。
为了畅通数字货币的发行和流通渠道,可考虑在现有的央行支付清算系统内部增设DCEP登记系统和发行库,同时在商业银行行内支付系统中增设商业银行DCEP登记系统和发行库,由商业银行或经央行认可的商业机构为个人用户开立数字钱包。将上述系统互联互通即可畅通DCEP的发行和流通渠道。
总体来看,本文关于数字钱包场景下的DCEP支付系统设计构想以现有支付设施为基础,以账户体系为连接,总体结构分为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商业银行行内系统和数字钱包系统三大部分。上文智能手机场景下的小额双离线支付方案中的央行大数据监测中心和手机远程认证系统也与DCEP支付系统相连接,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支持特殊情况下数字货币的流通和使用。
(三)新建DCEP支付清算系统。
目前国内外关于建设新型DCEP支付清算系统的技术路径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参照现有的支付基础设施建设独立的DCEP支付清算系统;二是采用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搭建DCEP支付清算网络。然而,参照现有技术新建系统无疑是一种重复性建设,采用区块链技术搭建支付基础设施又是一项浩大工程,效果未知且充满风险,在减少DCEP对金融市场和支付体系冲击的要求及各国央行加快推出法定数字货币的宏观背景之下显然并不可取。
综上,通过比较DCEP支付系统的3种不同建设方案发现,对现有支付清算系统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在效率、成本和安全性方面最为适宜,最能满足今后一段时期内DCEP的发行和流通需求。
本文由蜡笔聊最炫科技原创,欢迎